首页 | 汽车研究网_汽车智库互动平台 官方微信 科瑞咨询  
汽车研究网,我的汽车领域专家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行业快讯 新能源 智能汽车 前沿技术 数据快讯  
乘用车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零部件 发动机 自主品牌  
高层动态 合资合作 整合并购 战略规划 出口 召回 终端市场 经营业绩 人事变动 新品上市 品牌营销  
国际政策 国内政策 地方政策  
经济指标 改革规划 基建投资 能源环境 金融商贸    
知识术语  汽车人物  汽车展会  科研院校 人才招聘    
热点透视 产销分析 展会论坛 厂商专题    
中国货币政策打的是一场志在长远的“持久战”
来源:界面新闻   编辑:王琳  2020-07-02 10:24:12 字号   打印  收藏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 高级经济学家 钱智俊

  5月至今中国货币政策边际变奏,叠加近期国常会、陆家嘴论坛频出的政策信号,使得市场预期陷入纠结。我们认为,面对长期化的全球疫情,中国货币政策打的是一场志在长远的“持久战”,对政策走势的前瞻也需要跳出“速胜论”、“速退论”的窠臼,放眼于“战局-战略-战术”的全局推演。

  在战局层面,目前三重因素革新了货币政策的环境与角色,构建起未来政策力度的波动走廊。在战略层面,中国货币政策已进入“持久战”的相持阶段,总体方向不会动摇,边际力度将沿波动走廊因时调整。由此,年内政策最“松”与最“紧”的阶段预计均已过去。

  在战术层面,据我们测算,在“1.5万亿让利”的政策组合中,贡献大小排序为LPR降息、“应延尽延”政策、银行减少收费、再贷款再贴现。但是,其中真正能够灵活调节政策边际变化的,主要是LPR与再贷款再贴现。前者将负责锚定政策规模,后者将负责强化政策的结构性功能,两者将共同组成中国货币政策“持久战”的生力军。

  战局:中国货币政策环境的趋势裂变。5月至今,央行货币政策力度的边际回调带动短端利率大幅上升,已经令市场困惑不已。近期,多重政策信号看似相互冲突,更是让市场预期进退失据。我们认为,把握中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不宜纠结于局部动态,而应首先理清政策环境的三重全局裂变。

  一“长”:全球疫情长期延续,内外落差长期存在。从外部来看,5月下旬至今,全球疫情再度加速发酵,全球经济料将长期陷于深度衰退。据IMF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降至-4.9%,较4月预测值进一步下滑1.9个百分点。从内部来看,中国经济的修复领先全球,内外增速差料将扩大,国内循环将是未来支撑中国经济的核心。因此,在一季度货币政策充分发力之后,二季度政策节奏放缓,有助于实现两大目标:一是避免在政策效果边际递减的阶段重复发力,以防对内造成政策“后遗症”、对外形成过度的“搭便车”效应;二是预留充足的政策空间,以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拖累。

  二“新”:内部修复进入新阶段,货币政策承担新角色。正如我们1月末发表的文章所指出[1],战疫初期需要“货币先行”,通过充沛的流动性投放,稳住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资金链。1-4月中国货币政策的行动全面有力,一度超出市场预期。自5月初复工基本完成后,经济修复进入第二阶段,总需求不足成为主要矛盾,由此积极财政成为政策主力军,货币政策退为辅助,与前者灵活匹配。这一 “新角色”决定了未来货币政策的“力度走廊”。从上限来看,未来货币政策的边际力度料不会超过“货币先行”时期,尤其是短端流动性的供给较难超过4月水平。从下限来看,未来货币政策既需要为基建投资提供信贷支持,也需要为国债发行创造利率环境,因此类似于5-6月的边际收紧难以长期持续。

  三“转”:疫情冲击重心转移,危机治理模式转变。如我们此前文章所强调[2],就全球而言,随着疫情时代的长期延续,疫情冲击正由周期性压力深化为结构性问题;经济政策能否直达实体经济与基层民生,将长远地决定经济能否走出本次危机。但是,就中国自身而言,由于刚兑尚未完全打破、金融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出现了实体企业进行金融套利的弊端。若不能及时消除,不仅将削弱“直达性”货币政策的落地效果,还将以债市为媒介,驱动金融机构加杠杆,导致金融风险集聚。因此,短期来看,在下半年“直达性”政策大规模发力之前,5-6月较快抬升短端利率,聚力击破套利行为,是“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的必然选择。长期来看,“破”是为服务于“立”。当政策对套利行为形成可置信的威胁之后,短端利率料将回归于较低水平,波动亦将趋于平缓,以降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避免“宽信用”出现政策堵点。

  战略:疫情时代中国货币政策的“持久战”。基于上述三重变局,无论是国常会推出的“1.5万亿让利”,还是易纲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强调的“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实际上都指向了相同的政策逻辑:面对疫情,中国货币政策正在打一场着眼长远的“持久战”,并且目前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我们认为,这一阶段的特征将体现于三个层面。

  立场层面:既非“速胜论”,也非“速退论”。一方面,中国货币政策不会追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将根据经济形势、积极财政进程、金融风险等因素持续而灵活地调整。另一方面,政策“适时退出”并不等于“急于退出”,在全球疫情受控之前,中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总体支持力度预计不会有长趋势减弱。

  节奏层面:松紧因时,逐季调整。考虑到目前金融加杠杆、资金空转套利的收敛,以及未来积极财政的密集发力,三季度货币政策的边际力度料将有所增强,但峰值不会超过一季度。四季度的边际调整将视乎全球疫情二次爆发的情况而定。

  工具层面:总量平稳,突出结构。下半年,降准、降息的力度料与上半年总体持平,预计有望定向降准两次,1年期LPR下调约30bp,但是调整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与此同时,“直达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加力,进一步强化结构性功能。

  战术:1.5万亿让利政策的结构特征。基于上述战略特征,结合易纲行长的近期讲话,我们对1.5万亿让利政策的实施细节预测如下。根据这一测算,可以推导出不同政策工具的结构特征和搭配关系,从而为预判下半年政策落地的节奏、时机和力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渠道一:降低利率让利。我们假设,作为“利率锚”的1年期LPR在2020年全年累计下调60bp,并引导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以近似相等的幅度下行,同时5年期LPR全年累计下降20bp。从信贷体系来看,若2020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的目标如期实现,且一般贷款与个人房贷的余额比例与2020年一季度持平,信贷降息带来的让利约为9035亿元。从债券市场来看,近年经验显示,企业债券规模在上、下半年的增量几近相等。2020年上半年,企业债券规模增量预计为3.5万亿,则全年增量预计为7万亿左右。由此,债券降息形成的让利约为315亿元。两者加总,降低利率让利的规模约为9350亿元。

  渠道二: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其一,再贷款再贴现。根据我们推算,上半年推出的3000亿再贷款、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1万亿再贷款工具,所形成的利率优惠依次为4.48、1.98、0.83个百分点,由此共让利316亿元。6月1日推出的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SPV为地方商行小微信贷提供了零成本资金。我们预测,6月至年末,地方商行小微信贷的资金成本预计介于银行间1年期同业拆借利率和央行1年期再贷款利率之间,因此此项措施预计让利约108亿元。其二,“应延尽延”政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预测,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所覆盖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可达到7万亿元。我们估算,2019年年末普惠小微贷款的利率约为6.33%,因此2020年该项措施预计让利约443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提供400亿激励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法人银行进行贷款延期,其让利效应最终体现于“应延尽延”政策,因此不再单独计算,以避免重复。

  渠道三:银行减少收费让利。这一举措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政策指引。根据2014年以来银行减少收费的实施成果,并考虑今年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压力,我们认为,年内总体让利空间约在1000亿左右。

  综合而言,“1.5万亿让利”的政策组合料呈现三大特征。第一,从总量来看,以上三个渠道的加总规模预计可达1.52万亿。因此,在内外部经济环境不发生极端波动的情况下,本次让利目标将大概率如期完成。第二,从结构来看,政策贡献的大小排序为LPR降息、“应延尽延”政策、银行减少收费、再贷款再贴现。考虑到“应延尽延”政策的空间已经充分使用,而银行减少收费也存在一定刚性,所以未来能够进行灵活调节的工具主要是LPR和再贷款再贴现。第三,从功能来看,LPR降息的边际让利最大,每10bp下调的贡献约为1600亿元,因此是整个1.5万亿让利目标的基石,主要职能在于锚定政策规模。再贷款再贴现的边际让利较小,每1000亿政策规模实现的平均让利在19亿元左右,因此主要用于强化政策的结构性功能。

上一篇:美将华为和中兴通讯列为“美国家安全威胁”
世界银行: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升至7.9%,复苏步伐加快但风险犹存
世界银行周三发布报告称,预计中国今年实际GDP增长将放缓至2%;2021年,随着企业利润、劳动力市场状况和收入的改善,消费者支出和商业投资将逐步赶上,GDP增长将提高至7.9%。 [详细]
2020-12-24 17:11:48
 
王晋斌 :偏弱的美元可能会成为新一届美国政府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认为,2021人民币应该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理由包括疫情期间的高出口,中外利差,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弱美元选择及新一轮财政刺激政策等等。 [详细]
2020-12-19 09:17:27
 
陶冬:2021年全球经济五大悬念
近日,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拜登政府的能力、中国vs世界、联储政策、美元汇率,是2021年全球经济的五大悬念,也是撬动风险资产价格的看点。 [详细]
2020-12-19 09:01:01
 
社科院:明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在7.8%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一发布《经济蓝皮书》称,受今年经济增长基数较低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与调节以及国内外的不确定性,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约在7.8%左右。社科院建议下调明年赤字率,并取消抗疫特别国债发行。 [详细]
2020-12-17 10:33:14
 
凯投宏观: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10%
国际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在日前发布的报告预计,由于财政刺激效应的持续、消费和服务活动的反弹、收入增长加快和基数效应,2021年中国GDP预计将增长10%,高于7.9%的市场共识预期,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有优异表现。 [详细]
2020-12-12 16:42:10
 
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明年我国GDP增长7.5%左右
中国银行研究院30日发布《2021年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GDP增长2.1%左右,2021年经济增速很可能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以上,为7.5%左右。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三大制约,预计疫情影响仍将在上半年延续,下半年才能真正走向复苏。 [详细]
2020-11-30 16:40:54
 
央行:上半年资本流出增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20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特征明显。一方面,境外资本流入增多,改善了境内资产的持有人结构。另一方面,资本自主流出增多,主因是境内银行等主体自主增加境外资产,境内主体提高了境外资产占比。 [详细]
2020-11-27 15:35:54
 
央行连续第二个月削减MLF净投放量,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开展8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考虑到本月有6000亿元MLF到期,11月MLF净投放量为2000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分析师认为,这显示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总量宽松已结束。 [详细]
2020-11-16 16:42:34
 
周小川:应对货币政策溢出影响,必须对储备货币结构有所考虑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周五表示,应对货币政策溢出影响,必须对储备货币的结构有所考虑。对于异常资本流动,要建立一些初步的全球性机制协调流动性安排,也可以考虑通过创造流动性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详细]
2020-11-14 19:27:07
 
白宫易主带来的四个经济回响
2020年11月8日,拜登在美国大选计票中以创历史的普选票数获取超过270张选举人票,当选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工银国际表示,拜登高票当选的确定性将极大程度稳定市场预期。财政刺激有望较快出台,经济复苏前景明朗化。短期内对外政策可预见性相对较强,对内新冠疫情催化下经济和社会失序的局面将有所缓解。 [详细]
2020-11-11 15:36:59
 
 
一汽-大众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
宁德时代计划在印尼建厂 将投资50亿美元
LG化学高镍电池预计明年交付特斯拉
大众在欧洲或需要40座电池厂
热点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闻专题
· 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年上海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年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零部件展
· 2015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维保工具展
回顶部
关于我们 智库平台 科瑞咨询 招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电话:4006-997-802    客服邮箱:market@autothinker.net    投稿邮箱:news@autothinker.net
Copyright @ 2010 - 2018 China-Qiche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科瑞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1847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80363
手机版
执行时间:1.51 秒